<span id="uwbki"><sup id="uwbki"></sup></span><optgroup id="uwbki"></optgroup>

  1. <ol id="uwbki"><blockquote id="uwbki"></blockquote></ol>

    <track id="uwbki"><em id="uwbki"></em></track>
    <optgroup id="uwbki"></optgroup>

    <optgroup id="uwbki"><em id="uwbki"><del id="uwbki"></del></em></optgroup>

    新聞中心

    他是我國K型熱電偶研制第一人

            溫度測量中我們使用最多的傳感器是熱電偶,我國眾多型號熱電偶的設計都以仿制K型為主,大家也對熱電偶都比較了解,但是大家知道我國熱電偶的研制人是誰嗎?今天就介紹一下我國K型熱電偶研制第一人王同辰

    王老的傳奇經歷

      王老出生于1916年5月,江蘇人。

      193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,是高級工程師。

      1950年,王老進入上海華儀工程貿易行(簡稱:華儀行),任工程師。王老主要做仿制K型鎳鉻/鎳鋁熱電偶、試制“globar”1300°C高溫電爐、試制“globar”三件大事。

      1964年,當時上海市委書記蹲點上海自動化儀表三廠,搞“城市桃園經驗”,邀請王老到該廠加強技術工作。進行研制“K型熱電偶偶絲合金”(正極合金KP,負極合金KN)工作。

      1965年,在上海召開國家高溫基地會議,王老提出我國生產的K型熱電偶合金偶絲,只許有統一標準的KP、KN,100%自由配對,支持我國采用鎳鉻/鎳硅技術方案。從此,我國K型熱電偶蓬勃發展,滿足了全國工業生產的需要,再也不依靠進口。

      同年,02單位因原子能工程需用“sheath thermo-couple”,王老負責試制任務,解決了絕緣材料和制造工藝的重點問題,并譯其名為“鎧裝熱電偶”(簡稱:鎧偶)。

      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,銅仁合金廠、華儀測控公司以“玻璃纖維”為絕緣制造的熱電偶,用以測量400°C低溫,這是以“纖維”為絕緣的第三代熱電偶之雛型。

      又過了10余年后,始有砂石纖維入市,用來制造1000°C中溫的“軟線偶”。

      20余年后,陶瓷纖維入市,用來制造1260°C高溫“軟帶偶”陸續出世。

      王老陪伴熱電偶事業發展達60年之久,說:“覺得還有一些應當做而未做的事情,如:核電站用的“鎧裝熱電偶”還在進口,“非金屬熱電偶”還未見商品,天價的“鉑銠熱電偶”尚無代用品等,亟待我們研制?!?/span>

      王老不僅經歷過豐富而傳奇的過往,如今他還依然還保持驚人的思考力。

    王老“不安分”的晚年

      2002年,86歲的王老去了趟美國,看著女兒女婿每天都用電腦,他想著未來一定是電腦的時代,回國后,他也開始學。小時候沒學過拼音,他就一手查著字典,另一只手輸入。就這樣5年,學會了打字。

      95歲后,他連續申請到了四項國家專利,包括“太陽能光熱轉化加熱裝置”“一種軟帶型熱電偶”等。

      100歲的王老,剛剛成為2016年上海市十佳風采壽星之一。

    王老是中國儀表材料的奠基人,他詩中的“人已百歲性為遷,倜儻風流仍如前”,充分顯示了其“生命不止,戰斗不息”的精神。王老這種為儀表奉獻一生的奮斗精神,也真正體現出自動化人的風采!王老是我們學習的榜樣!


    久久精品网
    <span id="uwbki"><sup id="uwbki"></sup></span><optgroup id="uwbki"></optgroup>

    1. <ol id="uwbki"><blockquote id="uwbki"></blockquote></ol>

      <track id="uwbki"><em id="uwbki"></em></track>
      <optgroup id="uwbki"></optgroup>

      <optgroup id="uwbki"><em id="uwbki"><del id="uwbki"></del></em></optgroup>